應該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和傳統制造業
返回列表來源:原創 發布日期:[2016-05-30 18:23:01] | 分享 加入收藏
隨著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云計算和精準制造逐漸融合,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當某一項科學技術發展的速度越快,對其出現質疑的聲音也會越來越多,因此當下的學術界就出現了多位大佬對人工智能的矛盾看法。
許多評論指出,人工智能的發展有可能威脅隱私權和異議權,過于依賴人工智能將產生網絡安全隱患,目前無人機等自主進攻武器尚存倫理問題,最重要的是機械取代人之后生產力提高的收益不一定能全社會共享,因此可能導致不平等現象加深。人工智能飛速發展,未來將會出現更多引爆點。屆時重大技術改變極有可能迅速發生。同時強調,技術發展應當與科學研究同步,這樣技術才不會走偏道路。
就連學界對人工智能的討論都傾向于呈兩極分化:懷疑論者和異想天開的未來學家。對那些持懷疑態度的人而言,這種進步幾乎就在眼前,要知道谷歌、豐田、Facebook、微軟等公司可是一起往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研究里砸了幾十億美元。他們都認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是下一波盈利浪潮的前沿。加快研究的努力必須要附帶保全措施,以免陷入這些強大技術的潛在誤區。不過,最近也出現了一種中立的共識,那就是人工智能有望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計算機科學家StuartRussell對高估技術進步深表懷疑,也以其懷疑觀點著稱。Russell確信現在是時候評估并減少隱患了。Russell表示,有些技術已經到了可能朝潛在有害的方向發展的水平。
那么,危險是什么呢?
先看較近的危險,在一些細分領域人工智能完成作業的表現已經強過人類。很少有人預計互聯網或其他技術會為情報機關和執法機構進行大規模、常常不加區別的監視打開道路,對隱私權和異議權產生威脅。人工智能使這樣的監視變得更為普遍、更加強大。
再來是智能城市、基礎設施和工業變得過于依賴人工智能而出現的網絡安全問題,更不用說無人機和其他自主進攻武器系統能讓機器自己做出攸關人命決定的威脅。
然而,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Gates)表示,人工智能(AI)軟件變得太過聰明的風險還“遠得很”。在未來10到20年時間里,人工智能對于管理人們的生活來說將是“非常有用的”。所謂的“第二自我軟件”(alter-egosoftware)將可承擔很多日常活動,如使用電腦或智能手機查收電子郵件、文本信息及其他所有每天都會如潮水般涌入的信息等。“這種軟件將查收所有的新信息并將其呈現給用戶,它知道用戶對哪些信息感興趣,而這將是最有價值的一件事情。”蓋茨預測道。他還表示,微軟、Alphabet旗下子公司谷歌、Facebook和蘋果公司都正在發展人工智能的領域中大步前進。
“我們還將首次看到的是,電腦將可像人一樣去‘看’。如果將其與類似于人類手臂的操縱方式相結合,那么就會大大提高生產力。”蓋茨說道。但他同時承認,就業市場將為機械承擔更多的日常工作而作出調整。
從歷史上看,農業自動化和工業自動化造成了大量就業崗位消失,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化,包括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但通常而言在服務和高新技術產業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以彌補那些消失的崗位。
很多專家擔心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現已準備好取代一度被視為超越機器能力的技術崗位,但新的就業機會從何而來還不得而知。或許對永久性大規模失業和階級、種族、性別不平等現象加深的恐懼非常現實。
人工智能之路何去何從,我們真的該冷靜下來,好好思考思考了。
- 2016.06.03機械設計理念研究
- 2016.06.03我國電動叉車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
- 2016.06.032016,電叉車 你好!
- 2016.06.03杭州昱透:工匠精神鑄就電動叉車行業標桿
- 2016.05.30年產銷1萬輛 安徽叉車進入世界強手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