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產變得更“聰明”
返回列表來源:原創 發布日期:[2016-05-30 18:32:45] | 分享 加入收藏
本報記者朱雪黎“第二批申請的企業有20家,這段時間一直忙著實地考察。”4月20日,德陽市經信委信息化科科長章智帶隊“跑”完所有申請企業。
去年6月,德陽啟動首批“互聯網+智能制造”試點工作,10家企業申報,最終篩選出科新機電、百世昌重機等4家工業企業試點。半個多月前,德陽啟動第二批“互聯網+智能制造”試點項目申報工作。
相比首批,這一次企業申報更積極。在章智看來,“看得見的實效最具說服力。”
小投入帶來大變化“投入不大,用處卻不小。”試點“互聯網+智能制造”半年,德陽市新泰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只投入了5萬多元,但其總經理助理張明珍卻感覺“方便多了”。
“以往去和客戶談合作,每次都要帶上各種資料,現在只要有手機就搞定了。”她所說的手機應用,正是企業試點的“3D空間應用”項目。打開應用軟件,企業3D全景圖、生產車間和產品3D樣本清晰可見。“通過3D樣本,產品生產的全過程都可以向客戶演示。營銷人員工作更方便,客戶感受也比看平面資料更直觀、逼真。”
除了產品展示,“互聯網+智能制造”也讓首批4家試點企業在產品設計、生產等環節更智能。在德陽市迪信佳閥門制造有限公司,其總工程師劉波演示了“工業云3D服務”等項目。
在位于什邡經濟開發區的四川科新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內,一套從研發設計到生產的智能制造系統正在測試和調試中。通過這個系統,根據生產任務需求,企業可通過智能管理和規劃將設計出的產品的物料、派工單等信息直接發送到車間終端,以便車間管理人員隨時查閱并排工執行。其總工程師袁宏遠認為,系統正式運行后將大大降低企業人力成本,提升生產效率。
引導效應已經顯現“首批試點成效初顯,引導效應已經顯現。”章智說,日前,他們專門舉辦了一場首批試點企業成果匯報會,德陽多家工業企業負責人受邀參會。“會議一結束,就有多家企業提出合作意向。”其中,四川宏華石油設備有限公司更是拋出百萬元大單,希望與北京數碼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一套智能系統,讓眾多相似的零部件能在“幾個足球場大”的車間無差錯流動,智能管理。“以前靠人工管理,曾出現過加工件位置擺放錯誤等問題。全車間人工查找,費時又費力。”
而首批試點的百世昌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最近也提出了新需求。他們希望能借助“互聯網+智能制造”試點項目,推進產品創新,讓企業目前所生產的人工填料大型沖床可以實現機器手填料控制。
加強工業與信息化融合,在設計、制造、產品、服務和管理方面全面推進智能化。德陽除了“點”上著力,更注重“面”上推進。
通過搭建資源共享和信息展示平臺,德陽裝備制造工業云希望實現共性服務共享、企業間協同聯系、閑置資源和產能交易,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業的工業化銷售能力。“平臺剛剛建立,目前已具備提供服務的條件,但真正用起來還需要吸引更多企業加入。”相關負責人說,就成本優勢而言,工業云平臺對小微企業的優勢更明顯。
- 2016.06.03機械設計理念研究
- 2016.06.03我國電動叉車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
- 2016.06.032016,電叉車 你好!
- 2016.06.03杭州昱透:工匠精神鑄就電動叉車行業標桿
- 2016.05.30年產銷1萬輛 安徽叉車進入世界強手行列